被罰5億后,又沒收46億,小米在印度這10年,白干了!網友:沒有外國人能賺印度錢
2023/04/28

如果再給小米一次選擇的機會,不知道還會不會進入印度市場,恐怕說什麼也要離開了。根據印度傳來的消息,小米公司在印度被沒收了46億元。

而小米在印度市場經營10年以來,累計賺得錢都沒有這麼多,相當于小米在印度這10年白干了,還辛辛苦苦在印度建那麼多生產線,養活大量的印度工人。隨著小米在印度市場受挫,印度國家級的「殺豬盤」也被揭開。

印度市場對外企有一定的吸引力,隨著印度經濟逐漸發展和中產階層的不斷擴大,對各種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外企可以在此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另外印度的人口急劇增長,即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年輕,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讓外企紛紛到印度建廠。

過去幾十年來,許多外企都將印度當成第二個「中國市場」來投資,可讓外企萬萬沒想到的是,去印度市場做生意就和「渡劫」一樣,各國外企幾乎都在印度遭受過調查罰款,資產凍結 ,補繳稅款等事件。

就拿小米來說,先是被罰款5億元,然后又被沒收46億元,在印度發展的10年里白忙活了。

去年1月份,印度指控小米涉嫌偷稅漏稅,對小米開出5.58億人民幣的罰單。同年5月份,印度再次對小米下手,指控小米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因此扣押了小米555.1億盧比(約46億人民幣)的資金。

用印度的原話說就是: 「小米以支付版稅為由,向三家外國實體支付 555 億盧布,但小米公司并沒有獲得三家公司的任何服務。而小米以特許使用費的名義對外轉移資金, 違反外匯管理法。」

針對印度的這一指控,小米并沒有妥協,而是進行了上訴。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小米的做法并沒有什麼問題,小米印度公司要想正常經營,生產手機產品的話,是需要獲得中國母公司授權的,而且小米印度公司使用了高通芯片專利,也要向高通交錢。

小米將印度市場賺來的錢給國外實體支付版稅是合理合規的。但印度鐵了心要把小米賺來的錢留在印度,一年時間過去了,小米的申訴有了結果。那就是印度維持原判,小米的這筆錢拿不回來了。

小米在2014年正式進軍印度市場,此后小米在印度修建7座工廠,創造2萬個工作崗位,已經在印度實現小米手機的自產自銷。

為體現對印度市場的重視,小米創始人雷軍親自到印度舉辦發布會,對印度消費者親切地喊出「Are you OK?」

可即便小米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在印度市場賺得錢也不足46億元。小米一次性被沒收46億元是啥概念?要知道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額最好的時候,一年也才3.5億。被印度鬧了這麼一出,把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所有努力全部推翻,還有可能倒貼。

隨著小米在印度市場受挫,印度國家級的「殺豬盤」也被揭開了。原來被針對的不只是小米,許多國家的公司都被印度盯上,要麼罰款,要麼凍結資產。

比如今年3月份美國巨頭亞馬遜因在線支付功能不符合印度規范,被罰37.5萬美元。今年1月份三星被印度要求補繳稅款2.12億美元。

2014年,諾基亞被印度補繳2.46億美元稅款。還有英國的沃達豐、德國電信、美國福特、中國vivo,OPPO等等都遭受印度的「特殊照顧」。

如果說一家公司存在不合規的行為,還能理解為偶然。可這麼多的外企都被印度罰款,沒收財產就未必是偶然了,而是印度有意為之。

有人調侃,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用這句話來形容印度的投資環境非常合適,哪怕規規矩矩做生意,也有可能被印度找到各種理由進行罰款。

若外企在印度市場做大做強,而印度為了保護本地企業,有可能來個不正當競爭,說涉嫌壟斷,讓外企白干。

面對印度的如此這般的投資環境,已經有不少企業撤出印度市場了。比如去年7月份,中國手機品牌榮耀表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榮耀決定撤出印度市場。」現在再看榮耀的選擇,可以說是十分明智的,避免被印度找上門。網友:沒有外國人能賺印度錢

印度對外企針鋒相對,長久下去只會遭到反噬。外企紛紛撤離,這錢不賺也罷,總好過給印度免費打工。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