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商,規模排行全球第五,在芯片市場也占據了不少份額,基于強大的研發能力,受到了美方的重視和關注,多次實施制裁。
為此,中芯國際改變方向,對成熟工藝芯片進行大規模擴產,走向側重成熟工藝的方向,如今中芯國際新生產線傳來消息,外媒報道稱:這路走對了!
為了擴大自己的產能,中芯國際在近些年時間里陸續下達了4個新工廠(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東方、中芯西青)的建造計劃,總計投資263.2億美元(折合1700億人民幣左右)。
中芯深圳由于本身工程比較短、投資比較少、規模比較小,所以早在2022年下半年就進入了投產階段,目前估計已經處于商用量產階段。
反觀較比中芯深圳規模更大的中芯京城,原先在2022年底就進入了試生產階段,可由于老美的「美日荷協議」,受到了設備延誤問題。
2023年3月份的時候,中芯京城項目投產時間將延后,作為一個擁有10萬片晶圓產能的工廠,因為美日荷協議的原因受到設備延誤,令人憤憤不平。
可在不久前,中芯國際的新生產線中芯京城傳來「炸裂性」消息,預計將在2023年下半年進入投產階段,很明顯目前已經解決了半導體設備的問題。
巧合的是在這段時間里,市場上發生了不少變化,又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又是中法、中巴合作訪華,而其中與此有關聯的就是ASML總裁溫寧克訪華。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前后,ASML總裁溫寧克訪華不僅參與了這項論壇,還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晤,由此可見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此前ASML面對美日荷協議,為了保住中國市場,通過重新定義「最先進」DUV光刻機的方式,將1980Di型號ArF浸潤式光刻機拋除在外,并且至今尚未正式宣布協議落地。
所以按照各種線索來說,也許正是ASML總裁溫寧克的訪華之行,改變了中芯國際如今缺少設備的處境。
這意味著中芯京城項目可以順利運行起來,此前與ASML達成的12億美元貿易協議總算可以順利供應,正如外媒形容的,這路走對了!
當然,相比于ASML來說,日方的態度就沒有那麼好了,不久前正式宣布秘密協議落地,將會波及半導體生態設備中六大類產品,共計23種設備。
這個消息印證了日本曾宣布協議在2023年春季落地的說法,不過商品交易涉及的必然是雙方的利益。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日企的大部分半導體設備出貨市場都在大陸,這次美日荷協議之后,尼康、東京電子、佳能等企業將會受到嚴重波及。
當然,這畢竟是岸田文雄政府一意孤行的決定,所以目前面臨的損失也將是咎由自取的結果,絲毫不值得同情!
當然,業內人士也說出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目前中芯國際正在調試國產半導體設備,比如說國產光刻機、刻蝕機、涂膠顯影等。
上海微電子完成了28nm制程光刻機的研發工程,目前正處于測試階段,并且還將需要客戶目標成為首款交付對象。
芯源微電子也在近幾個月時間里完成了28nm制程涂膠顯影設備的首款交付任務,目前已經開始了量產,國產刻蝕機、封測設備等方面更是達到了先進制程里的5nm制程。
而中芯京城正是主打28nm制程的晶圓廠,由此可見中芯京城或許還真的有可能在組建一條由全國產半導體設備組成的生產線。
除此之外,國內光刻機在EUV先進制程領域的部署也在持續突破,擁有了20多項適用于EUV光刻機上的研發成果專利。
不僅如此,哈工大還研發出了超精密激光干涉儀、超高精度真空雙工件台,其他中企也研發出了反射鏡系統等成果,相信距離中國擁有EUV光刻機,打破美國半導體封鎖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