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傳來「炸裂性」好消息,任正非公開發聲:我們終會強大
2023/04/24

華為在軟件系統領域取得了很多自研突破,在過去三年里,面向軟硬件技術實現了78款工具的替代,其中包括14nm EDA工業軟件,高速高密 PCB 版圖工具,二維 / 三維 CAD 工具等等。

除此之外,華為又傳來「炸裂性」消息,宣布取得了一項重要系統替代,實現ERP的自主可控。任正非對此公開發聲:我們終會強大。

在美國限制的這麼多年里,華為走上了全面自研的道路。很多人只知道華為自研了鴻蒙操作系統,其實這不過是冰山一角。在軟件領域,涉及到工業軟件,數據庫以及編譯器等技術。

任正非說過,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而軟件產業就是華為「向下扎到根」的關鍵布局。在這方面,華為取得了哪些自研成果呢?

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三年來,圍繞硬件開發,軟件開發和芯片開發三條研發生產線,完成軟硬件開發78款工具的替代。其中就有EDA、PCB、CAD工具等等。

當然,不只是這些,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信息系統也被華為攻克了,這項系統就是ERP,也叫作企業資源計劃。

這是企業常用的集成式管理軟件,它集成了企業內部的各個管理流程和部門,通過一系列的軟件模塊進行實現。這些模塊覆蓋了企業業務中的各個方面,如銷售管理、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成本控制、庫存管理、財務管理等。

通過ERP軟件集成和協調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實現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之間的協同。ERP軟件可以為企業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企業的決策、管理、協調和控制等各個方面。

在過去20多年里,華為一直使用國外的ERP系統,但是現在華為實現自研替代了。華為傳來「炸裂性」消息,宣布實現自主可控的MateERP研發。華為為此次的ERP系統突破舉辦了表彰大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出席現場并發言。

任正非表示: 「在軟件上我們還是落后的,但有一天我們也會變得強大。」

任正非這番話鼓舞著國產軟件廠商,雖然美國在軟件技術保持領先,但隨著華為的不斷自研,會讓國產軟件徹底崛起。

一系列的案例都證明,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后,會激發中國廠商的自研決心,然后取得自研突破,替代國外的技術產品。在不斷凝聚產業力量的情況下,將自研產品做大做強,最終放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不僅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還給西方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就比如盾構機,區間車以及手撕鋼,原本這些都是西方率先掌握的技術,對中國限制出口或者制定高價進行售賣時,中國科研人員攻堅克難,打破國外壟斷,用自研產品站在全球市場的第一梯隊。

華為正在上演這樣的情景,拿鴻蒙操作系統來看,已經擺脫了谷歌安卓的依賴,并拿下全球2%的市場份額,國內市場份額增長到8%,再給鴻蒙足夠多的時間,一定能實現生態崛起,和安卓,iOS平起平坐。

再看華為此次宣布突破的ERP系統,自研突破MateERP,可以為華為提供更加適應自身業務需求的ERP系統,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也是企業推行數字化轉型的一部分。

自研系統可以為華為帶來更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并有效減少對國外軟件廠商的依賴。

新思科技是EDA工業軟件廠商,甲骨文是數據庫廠商,谷歌是操作系統廠商,不難發現華為現在做的軟件工具都在對標美企廠商,并不是單純將美企當成競爭對手,也不是替代美國工具,終極目標是實現超越。

如果能做到超越,到時候不論美國怎樣封鎖,對華為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了。不過華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鴻蒙生態尚未全面崛起,EDA工業軟件還要進行驗證,即便這次發布的自研MateERP系統,也需要時間覆蓋到廣大業務群體。

所幸我們看到華為有堅定的自研決心,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會輕易放棄。面對美國的四輪制裁,華為依舊挺了過來,而且正在轉危為安。相信在華為的堅持努力下,一定能取得更精彩的表現。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