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西餐的人,一定或多或少聽過或吃過「培根」。這看上去像一片片薄肉片的食物,用油簡單煎一煎,立馬能飄散出濃郁的煙熏香味,出鍋后金黃流油,咬一口香酥入味,的確俘虜了不少吃貨的舌尖和味蕾。
但是,大家如果留意觀察,就會發現, 超市里售賣的培根,很大一部分是進口食品,并且坊間還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培根屬于垃圾食物,要少吃為好,盡量別吃。這麼好吃的食物,加上如此負面的傳言,的確會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關培根的話題,一起來看看:外國人愛吃的「培根」,到底是什麼肉?能不能放心吃?為啥我國產量不高靠進口?買培根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相信看完后,你會對培根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培根」這個名字,源自它的英文名稱,「bacon」,翻譯成中文,就是熏豬肉、咸豬肉的意思。因此,我們就知道,培根是經過加工調味的豬肉。作為西方傳統美食,培根可以對應到我們的傳統美食臘肉。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國人就已經學會了用鹽來腌制豬肉,既能延長豬肉的保質期,還可以激發出豬肉中的香氣。後來,西方人也學會了用類似的方式來腌制豬肉,他們將香料和海鹽抹在豬肉表面,再經過自然風干,就有了培根的出現。
提到培根和臘肉的區別,有3個比較明顯的點:
1、加工過程不同:腌臘肉時,豬肉經過腌制后,還需要曬干,因此臘肉的含水量相對低很多,不易變質,常溫保存即可;制作培根時,不需要經過風干,含水量要高一些,因此需要冷藏保存,較易變質;
2、使用腌料不同:雖說無論制作培根還是臘肉,都需要放很多鹽腌制,但是在其他調料的使用上,培根通常還會加入黑胡椒、肉桂等香料,臘肉的腌料則相對要簡單一些;
3、外觀形狀不同:臘肉多為長條狀,吃的時候再切片,培根則多為長方形的薄片狀,可以將其它食材卷在其中。
從某種角度出發,培根更像是經過煙熏的咸肉,也可以理解為是「西方版的臘肉」。
首先,培根屬于腌制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了大量的食鹽和各種調料,并且還經過了煙熏,因此,從健康角度出發,培根并不屬于天然健康的食物,吃是可以吃,但還是控制好量為好;
其次,就像牛排一樣,培根里面也有優劣之分,有些培根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較多的食品添加劑和香精色素,這類培根更是要少吃。
1、不買配料表過長的培根
優質的培根,配料表通常比較短,豬肉排在第一位,后面跟著少數幾樣調味料,如鹽、糖等。配料表過長的培根,里面通常添加了較多的食品添加劑,自然不如前者。
2、不買配料表里帶有相關字眼的培根
配料表里帶有「卡拉膠」、「大豆蛋白」等成分的培根,多為拼接培根,是用碎肉拼接成的,口感和營養都會大打折扣。
3、不買摸起來粘手的培根
優質的培根,摸起來應該是干爽的,不會有粘手的感覺。如果摸起來肉質松軟沒彈性,還粘手,說明不新鮮甚至變質了,這樣的培根就別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