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產芯片傳來新消息,第一季度芯片產量減少100億顆
2023/04/21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國。僅2022年,我國進口的芯片數量高達5384億顆,支出更是達到4156億美元。毫不夸張的講,我國買走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但凡我國減少芯片進口規模,國外芯片廠商都得掉層皮。

除了進口大量的芯片外,我國每年生產的芯片數量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以中芯國際為例,2022年中芯國際生產了751.1萬片8寸晶圓,按照8寸晶圓200顆芯片計算,中芯國際在2022年生產的芯片數量為15億顆。

據悉,2022年,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芯片代工廠商一共生產了3241.9億片芯片,累計同比下滑11.6%,合計下滑數量為352億塊。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意外呢?我們進口的芯片數量遠大于本土生產的芯片數量,差額高達2100億顆,這樣的數額讓人意外。

那麼2023年我國芯片進口、本土芯片是什麼情況呢?我們簡單的看看。

4月21日,據國內媒體消息,彭博網報道稱,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集成電路工業增加值為722億塊,同比下降14.8%。換言之,和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2023年國內的芯片生產規模下降了14.8%,比上年少了100多億顆。

芯片進口方面,據海關給出的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芯片進口規模為1082億塊,和2022年第一季度的1403億顆減少了321億顆,減幅規模為22.9%。

國內芯片產量減少100億顆,進口芯片規模減少321億顆,這樣的下降幅度令人意外。

一直以來,我國對芯片的需求都非常龐大。特別是近幾年華為、小米、OV、榮耀、龍芯中科等公司強勢崛起,這些公司對芯片需求量極大,這導致我國進口芯片、本土芯片需求量大增。

但是這幾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大減,華為手機也無法隨心所欲采購芯片,因此包括華為在內的全球手機廠商對芯片的需求量降低,這也是我國芯片需求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客觀的講,進口芯片數量減少321億顆是一件好事,這表明我國對國外芯片的依賴逐漸降低。要知道華為就因為依賴高通的芯片,所以華為只能購買4g芯片維持運營。由此可見,擺脫對芯片依賴十分有必要。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承認,在高端芯片領域,我們依然處于劣勢。諸如12nm芯片、10nm芯片、7nm芯片、5nm芯片等高精度芯片,我們依然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日常需求。

那麼國產芯片該怎麼做,才能在減少芯片進口的前提下,滿足自給自足的目標呢?

第一,國產光刻機廠商要抓緊研發,爭取早日推出28nm光刻機,甚至是7nm的EUV光刻機。

第二,國內芯片代工廠商要掌握核心技術,早日實現12nm、7nm芯片生產技術。

第三,希望越來越多的芯片設計廠商向華為學習,注重芯片設計,推出像麒麟芯片這樣的高性能芯片。

只要國內半導體企業在光刻機、芯片代工、芯片設計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那麼我國芯片進口局面將得到改善。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