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硬到底!中國對美光「動手」后,繼續對兩家美企展開精準打擊!
假借著「國家安全」的名義,美國展開了對于中企的一系列限制,從最開始的5G領域,再到后面的芯片產業,如今已經全面鋪設開來,中企一有「冒頭」的技術,就會被加入「實體清單」中。
根據數據統計,針對于中企的「實體清單」,已經拓展至639家,想要尋求國際合作就必須獲取授權,這也讓「矛盾」徹底的深化,忍無可忍的中國順勢啟動反制措施,宣布對美光在售產品進行全面的審查。
美光可謂是咎由自取,在中國市場賺錢,卻不斷的在背后搞「小動作」,這一次中國將「強硬」進行到底,繼美光之后、再對兩家重量級美企展開了精準的打擊,能否「熄滅」拜登團隊的囂張氣焰呢?
對于美光的主動出擊,是存在正當理由的,并非如拜登團隊那般「無中生有」,美光巔峰時期有58%的份額依賴中國市場,但卻在背后不斷的搞小動作,這個所謂的全球第三大存儲芯片廠商,也并非是實至名歸的,所有的優勢都是基于「手段」建立起來的。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在半導體領域高度繁榮,直接擠壓到了美企的生存空間,在美光的提議之下,美國很快就做實了日企「反傾銷」的名義,實施了一系列的精準打壓,之后便規定美企在日本市場份額占比不得低于20%,日本半導體從此開始一蹶不振。
同樣對于中國半導體的打壓,美光也一直參與其中,從2017年對于福建晉華公司和聯電公司的誣陷, 再到針對長江存儲的《2022年保護美國知識產權法案》,這都要「歸功于」美光的挑唆。
這一系列的動作,別讓美光的市場份額暴漲了十倍,但技術上的不足也非常明顯,這也是三星、SK海力士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高度依賴于中國市場的營收,卻在背后不斷傷害著中企,啟動對于美光的安全審查,自然就合情合理了。
而中國的「反制」并沒有就此結束,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中國放緩了多家美企的國際并購計劃,其中就包括了英特爾對以色列高塔半導體案52億美元的并購案,還有邁凌科技對台灣慧榮科技38億美元的收購案。
英特爾之所以看重高塔半導體,是因為其地理位置相對特殊,且這家企業有著先進的代工技術,憑借著現有的晶圓廠,能夠快速推進英特爾的國際業務,完善全球化布局,但是否和拜登團隊存在聯系,就不得而知了。
慧榮科技是全球知名度較高的NAND閃存控制芯片廠商,如果邁凌科技能夠成功以38億美元進行收購,肯定是一筆劃算的買賣,作為一家模擬于射頻芯片公司,能夠有效的拓展企業的整體規劃。
國際半導體一直在推進產業全球化布局,涉及跨國性的芯片企業收購案,兩家企業并不能自主決定,還要征求其它國家的意見,此前英偉達收購ARM失敗,就是因為遭到了諸多國家的拒絕, 如果這一次中國沒有同意,兩大美企巨頭的收購案也將宣告失敗。
中國市場一直秉承開放、公平的合作態度,這也給美企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包括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等在內,中國市場份額占比都突破了30%以上,這也是為何相關限制啟動之后,美企損失慘重的原因。
即便遭遇了單方面的「背叛」,中國還是愿意給這些國際企業機會,在三月份舉辦的經濟復蘇論壇峰會上, 高層明確表態:「愿意給投資合作中國的企業,提供最大的扶持!」
而這一場峰會,吸引了上百家國際企業的到訪,其中就有有時候能想到蘋果CEO庫克、三星負責人李在镕、ASML總裁溫寧克等等,而四月份馬斯克以及多位美企高管將繼續造訪,并且是帶著合作意向來的。
目前拜登團隊可謂是腹背受敵,目前在爭權奪勢中步步驚心,想必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干預國際合作,這也是諸多美企能夠訪華的因素,目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支持芯片規則繼續實施的。
國際上對于「反壟斷」調查異常嚴苛,拜登團隊如果執意通過威逼利誘建立優勢,只能是讓更多國家啟動技術自主化,畢竟現在不是20多年前了,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