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集體「反水」了?台積電、三星接連宣布,外媒:太晚了
2023/04/12

美國芯片補貼計劃就是一個陷阱,等著台積電,三星這些巨頭們往下跳。不過美國一開始并沒有暴露出狼子野心,當台積電赴美建廠之后,美國接連公開了申請補貼的規則要求。

看似是為外企提供巨額資金補助,實則是把外企徹底拖下水。終于外企們集體「反水」了,台積電,三星接連宣布,無法接受美國的補貼條件,然而有外媒表示:太晚了。

美國專門制定了520億美元的芯片補貼法案,計劃用這筆錢重振芯片本土化,將台積電,三星等外企吸引到美國建廠。在巨額補貼的誘惑下,台積電妥協了,2020年期間宣布赴美建廠,到了2021年正式破土動工。

2022年底,台積電完成了第一座芯片工廠的設備導入儀式,截至目前工廠已完成大部分的基礎設施修建,最快明年就能投產運營。

而台積電心心念念的芯片補貼似乎只有一步之遙,在外界看來只要赴美建廠就能拿到補貼。以台積電在美國400億美元的投資力度,一定能拿到非常多的錢。可事實真是如此嗎?恐怕未必。

美國提出了嚴格的補貼申請條件,每一項條件都十分嚴苛。比如企業需要和美國分享超額利潤,企業要提交商業機密信息,涉及產能利用率,良品率等關鍵資料。

一旦企業將這些資料交給美國,等于被美國掌握了把柄,這和自絕后路沒什麼區別。

另外,美國還限制企業在大陸投資半導體,十年內在大陸擴產成熟芯片不能超過10%,先進芯片不能超過5%。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積電未來在大陸市場的布局會持續縮小,影響市場發展空間。

雖然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大陸只占其業務的10%,但并不意味著台積電想要舍棄大陸市場。更何況中國大陸芯片產業鏈正蓬勃發展,成熟芯片產能需求旺盛,市場機會非常多,台積電不太可能因美國補貼而放棄大陸投資布局。

可現在台積電需要在美國補貼和大陸市場之間做出選擇。如果選擇美國補貼,台積電就會被美國鉗制,往后美國想讓台積電做些什麼,台積電都很難拒絕。

可要是選擇大陸市場,台積電辛辛苦苦到美國投資就有可能打水漂,幾年的努力或將白費。

不只是台積電,韓國三星電子也面臨同樣的情況,而且相比于台積電,三星在大陸的工廠產能會更多,占據非常重要的比重。一旦接受美國補貼,三星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

面對美國嚴苛的芯片補貼規則要求,巨頭們開始集體反水了,台積電、三星接連宣布無法接受美國的補貼條件,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會直接和美國談,三星則表示美國補貼申請要求「太過分」。

在核心利益面前,台積電,三星誰也不肯退讓。哪怕對美國技術有很大的依賴,那麼公司背后有美國資本的支撐,也不想將商業機密信息交出去,更不愿失去大陸市場的投資機會。

所以美國芯片補貼計劃就是一個陷阱,美國不安好心,不可能隨意把錢交到外企手術,必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有分析稱,台積電,三星可能會考慮放棄美國補貼,避免受限太多。也有外媒表示,已經太晚了。台積電赴美建廠多年,工廠基礎設施修建了大半,眼看就要在明年投產運營,就算現在想撤離美國,放棄投資,美國也不會答應。

以美國的行事作風,美國市場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更何況美國沒有將台積電當成自己人,該出手時一定不會留情。

台積電后悔為時晚矣,那麼還有補救的機會嗎?其實是有的,需要台積電堅持全球化發展策略,把更多的工廠布局放在美國市場以外,降低對美國的依賴,重塑芯片全球化貿易格局。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削弱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的影響力,到時候台積電想在歐洲,亞洲等地方做生意都會更容易一些。至少不用受美國過多的限制,走自己的寬敞大道。

台積電與美國做生意,就該做好萬全的準備,美國不懷好意,對台積電只有利用,一旦台積電沒有了利用價值,就有可能被拋棄。如果台積電想掌握自己的未來,該未雨綢繆了。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