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也不缺吃喝了,大魚大肉吃膩了,也想換換口味, 春天來臨,田野間、山路邊的野菜,反而成為了人們垂涎欲滴、渴望的美味。因此很多人總是趁著節假日下鄉,或者去郊外采挖一些野菜回來,或烹飪、或打湯、或涼拌,人間美味!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野菜和做法,圖名并茂,方便大家認識。野菜好吃,但要注意安全和衛生,看看都需要注意什麼!
一、薺菜
薺菜也叫 芨芨菜,是在路邊最常見的野菜了,口感清香,是人們 公認好吃的野菜,促進消化也挺好。
1、先和面,500克面粉,從中間一分兩半,撒上鹽增加筋性。一半用開水燙,一半用清水和,先攪成絮狀,再揉成團。這就是咱常說的半燙面。好處就是烙出來的餅柔中帶筋,放涼也不會發硬。
2、面團揉光以后,蓋上細布,放一邊餳上十來分鐘。一會好搟。
3、薺薺菜咱已經洗干凈了,給它剁碎,多加點鹽拌勻腌一會,注意 一定要殺殺水,去去土腥味。畢竟是地里長得野菜。腌好以后把里面的水擠干凈。能擠出來非常多水分。
4、薺菜里稍微加一點雞粉,不用再放其他調料了。咱吃得就是薺薺菜本身的鮮味,再多淋點油,給它裹一層油膜,省的煎的時候再出水。
5、案板上撒上面粉,把餳好的面取出來,稍微揉幾下,別可勁揉,不然又該起筋了。
6、搓條、揪面劑子、搟面片子,盡量中間厚、兩邊薄、省得露餡。搟好以后鋪上一層薺菜,磕上一個母雞蛋,再拿個面片往上一蓋,用個圓盤軋一圈。
7、電餅鐺燒熱,均勻刷上油,沒有電餅鐺的用平底鍋。把餅坯子往里面一放,小火烙上兩三分鐘,時間差不多,開蓋涮上油。翻個面再烙上兩分鐘,餅鼓起來,里面的菜就熟了。再來回翻幾下子,就能出鍋了。
二、香椿
中國人食用香椿已經幾千年了,漢代就遍布大江南北。 椿芽營養豐富,并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但注意香椿是 發物,有舊疾的人不要多吃。還要注意香椿和臭椿長得很像,但聞起來相差很大,香椿聞起來有清香,不要吃錯了。
1、把香椿葉洗一下,去除上面的灰塵和雜質,然后切成小段。下面的硬桿就不要了,容易影響丸子成型,吃著還墊牙。
2、切好以后用開水燙一下,最好不要焯水,不然香椿的鮮香味容易流失。 注意剛摘下來的、比較鮮嫩的香椿芽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如果是存放了兩三天的香椿,最好燙一下水再吃,以免有亞硝酸鹽。
3、不用燙太久,30秒鐘左右即可,倒出來快速用涼水沖洗一下,控水備用。
4、豆腐最好用老豆腐,用刀背壓碎。嫩豆腐的話壓不成渣,不好團成丸子。豆腐渣盡量剁碎一些,再充分的擠壓一遍。碎碎的豆腐渣和香椿葉融在一起,才不會影響香椿的鮮味。
5、大蔥破開,切成碎蔥花。生姜切成姜末,半個胡蘿卜也切成碎粒,用來配色。控過水分的香椿也剁碎,這樣更容易釋放香味,全部和豆腐放在一起。
6、食材里加入食鹽、味精、雞粉、少許白糖、蠔油、十三香調味,再打入兩個雞蛋,把調料打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加一點雞汁,這樣鮮香味更加濃郁。最后加入適量的面粉,增加抱合力,把餡料調至一抓一團就可以了。
7、鍋內燒油,油溫燒至五成熱時開始下丸子。抓一把餡料,在虎口處擠成丸子,用小勺挖入鍋中,全程小火慢慢的浸炸,火太大的話容易出現表面炸糊、里面還不熟的現象。
8、把已經定型的先撈出來,剩余的繼續炸。全部定型以后再一起回鍋,復炸一遍。既能上色,使丸子外酥里嫩,還能逼出多余的油脂,防止發膩。復炸20秒鐘即可。炸好的香椿丸子 色澤金黃、外酥里軟。
三、槐花
槐花,又名洋槐花,中國各地普遍栽培,主要在北方。槐花好處多多,對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非常好,還能 清熱、涼血、降壓。怪不得每年花期人們搶著摘!不過槐花性涼, 脾胃寒涼的人不要多吃。
1、把槐花洗一下,稍微撒一點食鹽,方面去除上面的灰塵和雜質。洗好以后撈出來,放在通風處瀝干水分。也可以用棉布吸干水分。無論做什麼蒸菜,都要把水分瀝干。不然后期蒸的時候容易脫漿。
2、然后在槐花上面淋上植物油拌勻,防止蒸的時候出水。再撒上面粉和淀粉。記住一定要先裹面粉、再裹淀粉,防止粘連。淀粉能使蒸出來的槐花更加清亮。
3、籠屜里刷上一層植物油,把槐花均撒在里面。中間盡量鋪薄一點,方便透氣。
4、水燒開以后上籠,中火蒸5分鐘就可以了。5分鐘以后關火。把蒸好的槐花倒出來,迅速抖散。涼了的話容易坨在一起。再趁熱撒上食鹽、雞粉拌勻。
5、把槐花裝在盆中,撒上蒜末、蔥花,淋上芝麻香油,還可以再加點紅椒粒配色,顛盆拌勻就可以裝盤了。蒸好的槐花松散不粘,鮮嫩香甜。
四、馬齒莧
中國南北都有它的身影。 耐旱耐澇,生命力強,是老中醫最喜歡的一味草藥。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對 心血管疾病患者好處多多。
1、盆中加入500克的普通面粉,撒入3克的酵母,加溫水,先揉成面絮,再按壓成面團。蓋上鍋蓋,發酵1個小時。
2、準備包子餡。生姜一塊,切成小塊,大蔥白一根,切成段,裝入料理機,加入清水,然后打成蔥姜汁。
3、五花肉剁成碎粒,剁好的肉餡放入盆中,調好味倒入一些剛才打好的蔥姜水,下手把調料抓勻。順著一個方向攪拌、摔打,使肉餡吸收調料,再次加入蔥姜水,繼續攪拌摔打。
4、攪拌時間要持續3分鐘。多次加入蔥姜水,直到能感受到到肉餡的筋道。
5、馬齒莧切成小段,不要太碎,大概1厘米左右就可以了。然后,和肉餡攪拌在一起。此時的肉餡非常的勁道,攪拌的時候要多用點力氣。
6、案板上撒上面粉,取出面團搓揉排氣,然后搓成長條,再切成大小相同的面劑,每一個面劑都搓揉一下,搓成圓面坯放在一起。放置松弛一下,用細布蓋住,防止面坯風干,表皮起皺。
7、取出一個面劑,用小搟面杖搟開,搟成圓面皮。面劑子搟好以后,用左手托著放入調好的肉餡,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往一起捏,照著這個方法把包子全部包好。
8、取出蒸籠 ,在底部刷上植物油防止包子粘鍋,把包子放在蒸籠中,不要放的太擠,包子在加熱過程中會膨脹變大容易粘在一起。包子涼水下鍋,水開以后計時。蒸15分鐘包子就熟了。15分鐘以后不要急著掀開鍋蓋,停上2分鐘,讓包子自然降溫。
五、蒲公英
蒲公英又叫黃花地丁、婆婆丁,大家都知道蒲公英是一味中藥,上火了泡水喝, 降肝火,還利尿。但這種中藥材在鄉下隨處可見,跟不要錢一樣,看看長什麼樣子,遇見了薅一把帶回家! 注意是吃蒲公英苗苗,不是吃會飛的那個蒲公英!
1、首先把薅回家的蒲公英淘洗干凈,開水下鍋汆煮一下,加入少許植物油防止變色、流失營養,汆煮的時間不要太長,主要去一下土腥味,大約30秒鐘倒出來,快速用清水沖洗過涼,以免發黃。然后把蒲公英切成小段,放入盆中備用。
2、大蒜拍扁切成末,和蒲公英放在一起,加入食鹽、少許白糖提鮮、雞粉、芝麻香油翻拌均勻。
3、然后把拌好的蒲公英裝在小碗中,倒扣在盤子里。因為第一次調的味只是增加個底味,咱還需要調個料汁再補一次味。
4、再切點蒜末、青紅椒粒放入碗中,加入少許鹽、雞粉、多倒點香油,用溫開水稀釋一下攪拌均勻,往蒲公英上一澆,美味即成。
六、楮不揪
楮不揪是河南人都知道的一種野菜, 外地也有別的叫法,有認識的歡迎留言!楮不揪長在樹上,像毛毛蟲一樣,聽著嚇人, 其實好處很多。清熱,涼血,利濕,殺蟲。蒸著吃,下面條,吃著又嫩又香。
1、楮不揪洗干凈控干水分,加植物油:攪拌均勻,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為了在蒸的過程中避免沾連。
2、再加入適量的面粉,用淀粉也是可以的,面粉的量,大家可以根據自已的喜好來添加,一定要翻勻,最好能包裹住「楮不揪」。
3、火開以后,把楮不揪上鍋蒸5分鐘就可以了,一般的青菜上鍋蒸3分鐘就可以了,「楮不揪」比較厚實,要加上2分鐘。
4、楮不揪出鍋以后,要盡快的趁熱抖散,免得坨在一起,撒入食鹽,在撒鹽的同時,要快速的翻,這樣食鹽才更均勻一些。
5、蒜泥中加入香醋,紅油 芝麻香油,攪勻。澆在蒸好的楮不揪上面就行了。
學會認識這幾種野菜了嗎?下次再碰到不要錯過了!過了這村沒這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