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不少消息都稱我國的芯片領域發展迎來了突破,還有說2022年國產芯片自給率大幅度提升,以至于對進口芯片「砍單」970億顆。
甚至比爾蓋茨號稱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將會迎來巨大突破,全面實現自給自足的戰略目標,事實上并不是真的,別自嗨了!外媒:三個壞消息傳來,比爾蓋茨高估了中國芯?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近些年大力發展半導體領域的趨勢中,不少企業紛紛開始投入該領域,其中當然不乏有著一些「騙子」,假借半導體芯片研發的名義,向地方政府要求投資。
隨后通過套現投資金額獲得錢財,當得到了錢財之后,選擇「卷款潛逃」,而漢芯就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但繼漢芯之后迎來了武漢弘芯項目再次失敗。
作為原先令人期待的7nm制程芯片研發項目,演變到最后不僅讓武漢當地政府損失了1371億元人民幣,甚至連唯一一台可以支持7nm制程工藝芯片量產的DUV光刻機也被拿去銀行抵押。
在武漢弘芯項目的主導人「卷款潛逃」之后,該項目的管理企業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被發現只是一個空殼公司,并且賬戶上僅剩1500萬元。
通過這種種經歷,武漢弘芯項目漸漸爛尾,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愿意接受,時隔五年之后,官方終于宣布武漢弘芯項目「失敗」,算是國內半導體領域發展的一段恥辱。
在近幾個月中,科技領域傳出了不少新消息,其中最出眾的就是我國基于半導體的高速發展,在2022年度對進口芯片「砍單」超過970億顆芯片。
但實際上這份砍單并不是由于我國中企半導體實現自給自足,而純粹只是因為疫情和某些特殊原因的緣故,全球半導體市場進入了「寒冬」。
而位于這個階段的中國市場也同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需求下滑,所以國內才實現了半導體的「砍單」操作。
對這個言論不相信的網友可以一起來看另一個數據,2022年國產芯片總量達到了3241.9億顆,較比2021年3594.3億顆芯片的成績,產能屬于是呈現下滑的情況。
這意味著本質上國產芯片的產能也是呈現下滑的趨勢,不過此前稱國產芯片可以實現日產10億顆的情況是真實 的,按照數據上顯示結果確實也很接近了。
并且這還是因為需求量降低導致的,按照2021年的3594億顆芯片來說,確實已經實現了日產10億顆芯片的水平。
隨著近些年國內半導體領域漸漸成為了「風口浪尖」,就像前面提及的,中企投入該領域的數量也是漸漸在增加。
但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并沒有那麼簡單,需要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所以針對于初出茅廬的企業而言,難度無疑是巨大的。
尤其是建立在如今國內半導體領域受到了多次針對半導體光刻機和半導體生態設備的斷供影響,以至于發展歷程更加艱難,這種情況下就有著不少企業會 選擇退出該領域。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在2019年的半導體企業新增數量達到了1.3萬家,2020年半導體企業新增數量達到了2.5萬家,2021年則新增企業超過4.9萬家。
這個數量可以說是頗為龐大的,但令人更加震驚的是到了2022年,新增半導體企業達到了5.9萬家,突破近十年來的最高 記錄。
當然,前提說過了半導體企業的發展趨勢目前很困難,所以企業退出的數量也漸漸出現遞增的情況,尤其是2022年同樣突破了 最高記錄。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半導體企業的注銷數量高達5746家,這意味著這些企業的發展均失敗了,同時也代表著這些企業付出了不小的資本之后,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和突破。
不得不說,這三個壞消息均代表了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并不如意,所以不要自嗨了!抓緊時間推動發展將會更加重要!
那麼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忙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