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傳出很多好消息來,比如龍芯證明了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是100%自研,擺脫了對MIPS的依賴。
還有國產RISC-V芯片有突破,看到了替代X86、ARM的可能性了,正如倪光南院士預言的那樣,未來中國芯似乎真可以借RISC-V芯片與ARM、X86三分天下。
還有國產Chiplet封裝技術有突破,國產廠商實現了4nm Chiplet技術;還有國內廠商,推出了4nm、3nm的芯片等等……
但是,在這各種不斷突破的背后,大家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所有的突破,最終都要落腳在芯片制造上,而芯片制造最后又落腳點在光刻機上。
怎麼理解?舉個例子說明,龍芯LoongArch指令集是自研的,可以不依賴MIPS,但制造呢?依賴不依賴,最終還得靠台積電才行,因為進入14nm后,國內制造不了。
同樣的,國內廠商就算擁有1nm芯片的設計、封測能力又如何,制造跟不上,設計出來也就是假的,就像華為,擁有3nm芯片設計能力,一樣沒法制造,麒麟芯片依然是絕唱。
所以制造是所有國內芯片廠商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芯片制造是目前國內芯片企業最弱的一環,而這一環就決定了國內芯片的真實的能力,因為一旦卡脖子,別人不給你代工了,空有1nm芯片設計能力,也是空。
而制造能力,其實又取決于各種半導體設備的能力,就像木桶理論一樣,真實水平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的短板的能力。
目前在所有的半導體設備中,國產最弱的是光刻機,分辨率僅達到90nm,遠遠的落后于其它設備了。
所以如果真要全國產化的話,我們的真實芯片能力,其實還是在90nm,現在之所以達到14nm,是因為采用了進口的設備,而這一定程度上而言,是給大家造成了我們真正實力已經達到14nm的「假相」。
一旦形勢到了最壞的時候,誰給你光刻機?誰給你制造芯片,還得看自己的真本事,所以說實話,只有把光刻機等設備發展起來,中國芯片產業才算是有了基礎,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別看現在可以搞定14nm,但一制裁,馬上就有可能回退到90nm,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