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后續又來了!台積電赴美建廠后,3大慘痛代價浮出水面
2023/03/08

芯片制造方面,早期美國幾乎占據了世界的半壁江山!比如1990年美芯片制造占據全球市場的37%,但因為有林本堅、張忠謀、梁孟松等這些半導體傳奇人物的賦能,台積電成了全球工藝最先進、產能最大的晶圓廠,外加上傾盡所有打造半導體的三星,讓芯片制造集中在了東亞地區!如今美國本土芯片制造產能從原來的37%降到了12%。

正是如此,老美在與華為周旋一年多后才發現,台積電在半導體全產業鏈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為提振本土芯片制造業,實現對核心技術的收攏,同時遏制我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老美通過補貼利誘、霸權威逼等方式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沒有大陸做后盾,台積電沒有其他的選擇。

然而,在台積電設備搬到美國工廠、培訓好的工程師送到美國后,3個慘痛代價相繼浮出了水面!

首先,美資本撤資

從去年年底開始,台積電的一些老股東比如摩根大通、貝萊德、老虎基金等,開始拋售台積電的股票,更讓台灣的網友氣憤的是,就連擅長長期投資的巴菲特也對台積電進行了「短進短出」,僅3個月就拋出了9成的股票,一度導致台積電市值蒸發1800億元。搶了人才、搶了技術,割了韭菜,還不吐骨頭,老美百年來的「手藝」不但沒忘,還被發揚光大了!

其次,成本飆升400%

關于赴美建廠一事,台積電創始人本來就持以反對態度,因為赴美將會導致成本提升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張忠謀或許低估了美工廠的資本開支。據《海峽導報》報道,台積電赴美建廠,受人工成本、許可證、遵守法規及物價高漲等諸多因素,赴美建廠的成本比台灣高出了400%!

在此之前,老美的芯片法案確實規定了500多億美元的補貼法案,但大部分是用來扶持美土生土長的公司,比如英特爾,一家企業就拿走了32%的補貼,台積電僅有10%,大約30億美元左右。但台積電則是在美投資力度最大的晶圓廠,5nm、3nm兩座晶圓廠最少400億美元!很明顯,老美開始操弄民族主義了。可歌可泣的是,老美的基本原則始終沒變:美國人優先!

值得關注的是,晶圓廠的最大投入是研發,如果台積電將支出用在建廠方面,很快就會被其他晶圓廠所取代。

另外,美國人難管理

在此之前,台積電赴美員工就爆料稱:本來是台積電的精英,而且提前也被告知不用輪班,但到美國后發現,美國員工不僅不愿輪班,工資還比台積電這些員工拿得更多。到頭來這些台積電精英反而更像「次等奴工」。

近期,《紐約時報》再次爆料,台積電美國工廠內部質疑聲浪不斷,許多台積電的這些精英出現了偏離研發中心的現象。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這些在台積電美工廠的員工可能將心思放在了「勾心斗角」而非研發上,因為存在文化沖突。

據媒體透露,有的人抱怨美國人不服管,很難做到標準化作業,台積電老員工會按照上級指示照做,但美國員工則經常提出各種質疑,尋求更好的方法,有些甚至拒絕任務分派!一句話:美國人認為他們比台積電員工更聰明、高人一等、甚至拒絕任務分派,台積電員工只能「爆肝人生」!

但對于芯片行業來說,台積電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技術之外,人員管理、高度保密等也是重要因素,如果這些美國員工接受不了「高薪苦力」,台積電許多業務可能就很難達標,這對于台積電、台積電美國員工來說,都是一種煎熬!難免會出現人才跳槽到英特爾等晶圓廠的情況。當然了,這或許也在老美意料之中!而針對此事,一些外媒則表示:台積電這是自討苦吃!

關于此事,一些人表示:即便資本開支遠遠超出預期,工程師工作時間長,美國員工不愿意做出犧牲,但「堅持下去」是台積電唯一的選擇!因為500多億美元的資金補貼、全球最先進的晶圓廠,老美已經沒有退路,這也是提振美芯片制造業「最后的機會」。

還有一些人表示:台積電推動美國芯片制造不可能成功,芯片制造講的就是薄利多銷,高于台灣4倍的成本,必然會導致芯片成本大幅上漲,尤其還與全球最大芯片市場隔著太平洋,到頭來只能留著自己用了!關于此事,您怎麼看?

同意的請點贊,同時轉發給志同道合的朋友!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