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消息:國產7nm芯片量產;開源鴻蒙停止維護
2023/04/03

芯片是工業發展的核心器件,僅2022年,我國進口芯片規模就高達5384億件,相關支出更是超過4000億美元,比石油、鋼鐵支出費用總和還多。

在這些進口的芯片中,5nm芯片、7nm芯片、12nm芯片需求量非常多,因為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對這類芯片需求量極大,因此在先進芯片領域,我們依然還受制于人。

近日,我國在7nm芯片領域傳來好消息,這令人振奮。

第一個消息:7nm龍鷹一號量產,吉利新能源汽車搭載了該款芯片

4月2日,據國內媒體《經濟觀察報》報道,領克打造的領克08搭載了兩顆‘龍鷹一號’芯片。據悉,龍鷹一號芯片采用了7nm工藝制程,其NPU算力達到16TOPS水準,是國產車機芯片的巔峰作品之一。

據悉,‘龍鷹一號’是吉利旗下公司芯擎打造高端車載芯片,這款芯片采用了台積電7nm工藝制程,擁有88顆晶體管,性能堪比高通8155芯片。

一直以來,我國的車載芯片都嚴重依賴國外公司,包括瑞薩電子 、恩智浦、英飛凌在內的公司為我國車載芯片提供了95%的供應,而國內芯片的占比僅為5%。

此次,吉利成功打造‘龍鷹一號’芯片,并已經實現量產,在新能源汽車上正式使用,這對我國車載芯片市場有三大啟示。

第一,我國已經具備7nm車載芯片的設計能力,在高端車載芯片設計領域,我們達到了世界主流水準。

第二,車載芯片市場,我們有能力擺脫對國外芯片的依賴。

第三,‘龍鷹一號’芯片工藝制程為7nm水準,晶體管數量達到了88億個,性能堪比高通8155。這表明吉利的芯片設計能力接近華為,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開始重視芯片設計,這對國產芯片設計市場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此,希望‘龍鷹一號’芯片可以早日實現自主生產,不再依賴台積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芯片自主化。

第二個消息:開源鴻蒙1.0.1系統停止維護

4月2日,據國內媒體《IT之家》報道,根據鴻蒙開源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鴻蒙開源1.0.1系統將在2023年4月1日停止維護。屆時,鴻蒙開源1.0.1將不再合入代碼,不發布安全補丁。

據悉,鴻蒙開源1.0.1是2021年3月發布,距今有2年時間,按照鴻蒙開源周期管理2+1.5年的規定,1.0.1版本停止維護符合相關規定。

早在2021年的時候,華為就把鴻蒙開源代碼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基金會的管理下,鴻蒙開源應用已經逐漸形成生態鏈。

而在今年2月25日的時候,華為承辦了第一屆開源鴻蒙大會,余承東還出席,并對開源鴻蒙的生態鏈、應用發表了看法。

此次,開源鴻蒙1.0.1版本停止維護,這表明了開源鴻蒙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開源鴻蒙生態鏈將會逐漸完善起來。

一直以來,國內操作系統市場被IOS系統、安卓系統所統領,鴻蒙OS系統的市場份額極低。截止目前為止,國內僅有華為手機搭載了鴻蒙OS系統。雖然華為對部分榮耀機型適配了鴻蒙OS系統,但榮耀并未明確表態使用鴻蒙OS系統。

在這個背景下,華為向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捐獻開源鴻蒙代碼,這將為鴻蒙OS系統的推廣應用起到推進作用。

在此,希望鴻蒙OS系統在開源鴻蒙的推廣下實現生態鏈的完善,不再依賴安卓生態鏈了。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