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攤牌了?阿里拿出「王牌」亮劍,人民日報的勸告被重視
2023/03/07


在近兩年中,我國最大的突破除了光子芯片和量子領域之外,就是RISC-V芯片架構了,目前來說電子硅基芯片基本上都被ARM架構所壟斷。

基于ARM架構的高昂專利費用,開源的RISC-V架構漸漸成為不少半導體芯片企業眼中的歸屬,大量企業在RISC-V架構上投入精力研發。

而在RISC-V架構研發上,我國最出眾的企業就是阿里,相信這個企業大家都很了解,曾經屬于是商界知名大鱷馬云創辦的。

但實際上在阿里開始投入研發RISC-V架構不久,馬云就鄭重官宣退出中國市場,所以真正與阿里大力研發RISC-V架構有著重要關系的人是王堅。

作為我國工程院院士, 王堅在與馬云的第一次碰面就告誡一定要堅持「長期投入研發」的戰略部署。

基于人民日報的呼吁:「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才能避免被卡脖子的可能性!」

加上華為、中芯國際以及我國半導體產業鏈的情況多次受到老美限制之后,馬云也堅定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無論是投入是否巨大,都一定要保持這個良好的發展優勢。

後來即便馬云離開了阿里,但阿里依舊保持著堅持自主研發的戰略部署,可見「卡脖子」危害已經深入人心,人民日報的勸告被重視了。

如今,阿里傳來了三個好消息, 其一就是通過RISC-V芯片架構研發出的阿里「平頭哥」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主流操作系統的適配 ,其中包括Android、Gentoo、創維酷開系統等。

其二,阿里在RISC-V芯片架構上的研發取得突破 ,對RISC-V芯片設計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發布了共計8款RISC-V芯片,其中最新一款就是2022年研發的「玄鐵908」。

其三,隨著各大世界名企對RISC-V芯片架構的研發紛紛有了突破, 全球已經開始大規模出貨RISC-V芯片,目前超過了100億顆,重點在于其中有超過50%來自阿里的研發成果。

通過以上的三個好消息,大家已經能夠確定阿里如今在RISC-V芯片架構領域的水平和實力,但實際上這并不算是阿里的「王牌」。

相比于這三個成績,阿里更加重要的是堅持自主研發的精神和戰略部署,所以阿里真正的「王牌」其實是堅持自主研發的部署。

而基于RISC-V芯片架構的研發取得突破和成功,阿里也是徹底攤牌了,通過研發成功的平頭哥系列芯片開始「亮劍」,給人一種「我能夠自主研發,我怕誰?」的氣勢。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在RISC-V芯片架構領域投入研發的企業并不少,但基于阿里的研發成果有著絕對領先,并且在目前已經出貨的RISC-V芯片數量占據第一的優勢。

阿里獲得了全球第一張RISC-V芯片架構兼容性能測試證書,這份證明從此開始證明了阿里在RISC-V芯片架構領域的實力,也帶領了我國突破原先ARM架構的壟斷處境。

當然,阿里在RISC-V芯片架構研發項目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兩個點,其一是工程院院士王堅和人民日報的勸告,對阿里和馬云給予的感染力。

其二就是阿里不計成本大力研發RISC-V芯片架構的部署,通過這兩點成就了阿里在RISC-V領域創造的「平頭哥」,可以說是所有中企的榜樣和代表。

當然,除了阿里之外,我國還有華為、大疆、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等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都是中企們的榜樣。

希望國內企業可以向這些企業學習,創建屬于自己的自研團隊,摒棄曾經「造不如買,造不如租」的惰性思維,秉承人民日報呼吁的自主研發思維理念,一起努力達成自給自足的戰略目標。

那麼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忙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大家!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