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一種市場化非常高的產品,我國有市場,美國有研發能力,台灣的台積電有制造技術。長期以來,市場、產業鏈一直處于一種平衡狀態,巨大的利潤讓美企賺得盆滿缽滿,大量的訂單也讓台積電成為全球代工領域的一代翹楚。但當華為等中企侵入老美的「舒適區」,美國開始通過芯片優勢對我國科技產業頻頻出手。
台積電失去話語權
比如禁令之下,高通、英特爾、美光等許多美芯片企業由于失去華為這一優質客戶,每年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而台積電失去華為的制衡后,清一色的美國大客戶,外加上設備依賴美國技術,這也讓台積電在許多方面失去了話語權。
比如聲稱「不會泄露客戶的機密資料」,但轉身就將資料交給了美國;台積電宣布漲價,蘋果第一個反對;尤其是張忠謀明知道赴美建廠會導致成本大幅上漲,甚至還會面臨老美空頭支票騙局,但迫于老美的科技霸權,也沒有大陸當靠山,台積電不得不赴美建廠,而且除了5nm晶圓廠外,台積電還宣布在美打造3nm生產線。
此事之后,「台積電變美積電」,「台積電被掏空」、「台積電已經妥協」等聲音不絕于耳,或許為了證明台積電赴美建廠并非妥協,而是開拓全球市場,台積電還宣布考慮計劃在歐洲、日本建立海外分廠。
台積電突然改口
但如今媒體傳出消息,台積電突然改口,宣布台積電歐洲建廠計劃從2023年推遲到了2025年!也就是說,即便歐洲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法案》給他們開綠燈,台積電歐洲工廠籌建計劃依舊被擱置!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台積電歐洲工廠主要從事28nm芯片的生產,畢竟許多知名汽車品牌來自歐洲,常規來講歐洲應該是半導體企業的風水寶地,為什麼台積電會推遲歐洲建廠呢?一些外媒表示:這與中國人不買了有很大的關系!
台積電斷供華為之后,國內晶圓廠紛紛建廠擴產,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ASML光刻機進入大陸市場、國產光刻機交付的消息,而作為大陸代工一哥的中芯國際,不僅28nm實現了自主可控,同時還實現了14nm芯片的量產。正是如此,2022年中企芯片進口砍單了970億顆!
但這只是開始!中芯國際這兩年不僅大幅上調資本開支,而且還明確表態: 即便面臨利率受損,也不改產能擴建的節奏,最終會以持續盈利為目標。可見,中芯等國內晶圓廠是鐵了心推動國內產能快速崛起!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雖然中企砍單了970億顆芯片,芯片自給率仍然很低!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芯片進口總額高達4156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成熟工藝芯片,而2022年全球芯片規模也僅5735億美元,這意味著我國是全球芯片市場的最中心!而此前數據顯示,28nm等成熟工藝市場,台積電有著70%左右的市場占比,中芯國際對28nm產能的擴產,其實就是斷了台積電一條「財路」!
也有消息表示,台積電推遲歐洲建廠的同時,還重啟了南京28nm晶圓廠。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與大陸晶圓廠搶訂單!而此舉也證實了,隨著國內芯片企業的持續發力,台積電已經不再具備「不可替代」的屬性,更證明了放棄「買辦」思維、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這條路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
同意的請點贊,同時轉發給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