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女神黃芊芊,打破美技術封鎖,任正非:她是華為芯片之光
2023/03/06

芯片行業是一個人才輩出的領域,涉及到的數學、化學、材料學、物理學等等都是頂級學科知識。國內正在大力發展芯片行業,各大高校成立集成電路學院培養人才。

而在國產芯片人才隊伍中,有一位中國芯片女神,打破美技術封鎖,被任正非稱作是華為芯片之光,她的名字叫黃芊芊。

光環加身,不忘初心

一個人要想在芯片行業達成頂尖的成就,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呢?又要經歷哪些刻苦研發?或許從黃芊芊這位北大才女身上可以得出答案。

黃芊芊出生于1989年,從小就被看作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刻苦,勤奮努力,很多良好的品質都能在黃芊芊身上找到。因此黃芊芊順利考取了當地的上饒一中,又憑借出色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就讀于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

從大學開始,黃芊芊就對微電子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對將來進軍芯片行業奠定了基礎。

大學期間,黃芊芊進行了不少與芯片相關的研究,深入探究后摩爾時代的超低耗微納電子器件,以及集成電路領域的專業學術問題。

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在當時擁有全國頂級的教育資源,再加上黃芊芊自身的刻苦學習,很輕松掌握了這方面的學科知識,拿到了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換做是其他人,可能在博士畢業之后就踏入社會謀一方生計了,如果有更高學術追求的話,可能還會出國留學進行深造。

但黃芊芊的選擇是留在北京大學,入職微納電子學系研究員,擔任博士生導師。黃芊芊運用自身的學識教書育人,培養更多的優秀集成電路人才。

當然,黃芊芊的研究并沒有停止,還一次又一次斬獲各種榮譽,無數光環加身。

比如黃芊芊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又在2020年入選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得由騰訊基金會在五年內提供的300萬科研獎金。2022年,入選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名單。

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黃芊芊在國內芯片行業已經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獲得屬于自己的榮耀。

雖光環加身,但黃芊芊不忘初心,始終朝著國產芯片的方向努力著,并產出大量的學術成果。包括申請了70多項專利,發表了60多篇論文,僅國際授權專利就有10余項。其中還有一些研究成果被運用到國內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當中。

潛心研究,助力華為

從黃芊芊的學術經歷就能看出,這位北大才女被稱作「中國芯片女神」是有原因的。集美貌和才華于一身,其研究的技術為國內芯片領域發展奠定了許多開創性方案,實現從無到有,再到更好,一舉打破美技術封鎖。

隨著黃芊芊研究的持續深入,已經從理論走向實際成果了,在潛心研究的同時助力華為。

據悉,黃芊芊參與過華為海思半導體的芯片研究,在芯片堆疊技術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了解芯片堆疊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項先進封裝技術,通過將兩顆芯片疊加組合,形成全新的系統級芯片。

在摩爾定律面臨極限的情況下,這種芯片堆疊封裝技術或許能打破摩爾定律極限,創造更多的未來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堆疊和黃芊芊面向后摩爾時代的研究有相同的方向,都是從改變電子器件組成方式入手,在豐富的應用領域充分發揮芯片性能。

盡管華為芯片業務遭遇了市場變數,但華為并沒有停止對海思的投資,相關的研究也在繼續。只要華為養得起,就會一直支持海思走下去。能得到黃芊芊的研究加入無異于強強聯手。

任正非曾評價黃芊芊是華為的芯片之光,可見這位北大才女對華為乃至國產芯片做出的貢獻都是難以估量的。

如果黃芊芊愿意,可以輕松謀得百萬年薪的工作崗位,在海外也能得到非常高的學術職權,但黃芊芊一直堅守自己的研究初心。在北大教育後來者,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揚光大。

北大也成立了集成電路學院,為國內集成電路行業輸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相信有黃芊芊這些優秀的科研人員在,一定能創造廣闊的芯片未來。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