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科技領域的人都知道,在近些年間,老美一直在改變芯片市場的規則,并對中國市場實施了多次限制和封鎖措施。
但隨著事件一步步發酵,各大半導體企業均開始有了"怨言",如今三個消息傳來,搞得拜登措手不及,外媒對此報道稱:芯片斷供"反噬"出現。
根據ASML的官宣消息,2023年營收不會受到美日荷聯盟影響,將同比增長25%,整體不僅不會出現損失,甚至還有著一定程度的上漲。
并稱將向大陸市場供應價值22億歐元的設備,通過這些設備使得ASML在半導體市場的「寒冬」中站穩腳跟。
要知道,22億歐元的價值大概等于23億美元左右的水平,折合人民幣的價值大概處于160億元左右的水平。
按照一台DUV光刻機價值2000萬美元左右的水平,這23億美元的資本大概可以購入超過100台DUV光刻機。
當然,這些資本大機率是不會全部用于DUV光刻機購入,針對其他的半導體生態設備也是會進行采購的,但這依舊是一批不少的半導體設備。
基于這批半導體制造/生態設備的加入,國內半導體芯片的產能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上漲,尤其是中芯國際的四座新建晶圓代工廠,28nm制程工藝芯片的產能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在2022年間,老美聯合台灣、日本、韓國組建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對中國市場實施芯片斷供限制,但事實上并沒有成功。
而針對于所謂的四方聯盟,其中韓企一直是持著反對態度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半導體領域的營收有不小的部分來自于大陸市場,所以并不想因為此種原因導致自己出現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還曾表態:「四方聯盟不是同盟,而是合作,與老美對大陸市場實施的主觀斷供不一樣。」
這說明韓企并不是主觀愿意對大陸市場實施斷供的,而是迫于老美的「威逼利誘」,反觀日本則在21世紀初被多次打壓之后,選擇一味跟隨老美決策的情況。
台灣就比較特殊了,台積電作為其最主要的企業,曾經受到了美方的大力扶持,所以并沒有任何反對的「資格」,由此可見四方芯片聯盟的態度并不是完全站在老美那一邊的,同時也是組建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如今老美對大陸市場再次實施半導體領域設備斷供和對華為的全面封鎖,可通過這些措施引起了多個企業的紛紛表態。
比如說高通表態對華為的4G芯片、WiFi芯片等產品將不會受到封鎖措施影響,并且時限長達數年時間,英特爾、英偉達也用向中企供應「特供版」芯片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態度。
反觀ASML率先宣布美日荷協議達成、向中國市場供應22億歐元半導體設備的選擇也證明了其不愿意放棄中國市場,當然這只是ASML不希望自己營收下滑的一己私欲。
除了ASML之外,作為參與美日荷聯盟的日企尼康和東京電子,也參與了上海積塔半導體的招標活動,通過中標了1台光刻機設備和1台半導體生態設備的結果證明了其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尼康和東京電子之外,美方也有一家企業中標了,那就是泛林半導體,同樣中標了一台刻蝕機設備。
這些數據明顯代表了美地區本土企業和全球領先企業對老美斷供行為的反對態度,外媒對此現象報道稱老美的芯片斷供行為出現了「反噬」。
那麼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忙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