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建廠就是一個糟糕的商業決策,如果再給台積電一次選擇的機會,估計說什麼也不會赴美建廠了。即便美國拿出再多的補貼額度,也離不開畫餅的事實。美國的確制定了520億美元的芯片補貼法案,可這筆錢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
台積電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可一旦放棄美國補貼,成本更是昂貴。台積電內部信息泄露,美國工廠代工價格比台灣高出30%。有外媒表示,台積電赴美建廠是一條不歸路。
台積電赴美建廠的行動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從技術角度來看,台積電是世界領先的芯片制造企業,其在芯片制造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經驗積累,其赴美建廠將進一步加速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從政治角度來看,台積電赴美建廠也被一些人視為應對中美貿易戰的一種措施。
別看美國拿出巨額補貼,要錢給錢,要土地給土地,其實美國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就是把台積電拖下水。美國不打算輕易拿出這筆錢,必須讓申請補貼的企業滿足各種嚴苛的條件。
比如要和美國分享75%的超額利潤,若將來企業在美國賺了100億美元的凈利潤,其中有75億美元需要歸還給美國。這麼來看的話,所謂的補貼倒像是貸款了,只能滿足企業一時的經濟支出,等賺了錢以后就要把錢還給美國。
美國還要求企業提交盈利預期,產能利用率,芯片良率等敏感的商業機密信息。美國要讓企業分享利潤已經是觸及核心利益,要讓企業交出商業機密更是無理的要求。
這些只是美國芯片補貼規則的一部分,更多的規則還指向中國半導體。若企業拿到補貼,十年內將被限制投資大陸半導體。不知道美國哪來的自信,制定如此嚴苛的規則,真的以為台積電會答應嗎?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已經明確表態,無法接受美國補貼部分規則。另外,台積電一則內部信息泄露,揭開了美國遮羞布。
這則信息顯示台積電美國工廠的代工價格比台灣高出30%。台積電需要維持較高的毛利率,目標在53%左右,這意味著需要必須漲價,通過提高芯片代工價格,把成本轉嫁到客戶及消費者身上。
若美國遲遲不提供補貼,恐怕代工價格還會更高。台積電到美國建廠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賺錢。如果不能賺錢,那辛辛苦苦赴美建廠還有什麼意義。
從台積電的代工報價就能看出,美國的遮羞布被撕開了。台積電漲價是因為成本高,而成本高的問題是美國芯片制造業不完整導致的。台積電需要從全球各地重新采購半導體設備,零部件材料,自然會耗費更多的資源。
其實從一開始,台積電就不愿意到美國建廠,美國芯片制造業流失太嚴重。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美國的芯片制造業是全球領先的,但由于成本和競爭壓力,許多公司開始將制造業轉移到亞洲等地。
這些公司發現,與美國相比,亞洲的勞動力成本更低,政府的投資也更加積極。因此,他們開始在亞洲建立工廠,以便更有效地生產和銷售芯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在亞洲建立制造基地,而美國的芯片制造業逐漸衰落。如今,美國的芯片制造業仍然存在,但已經遠遠落后于亞洲的制造業。
這種情況在全球芯片短缺中暴露得非常明顯,因為美國的制造能力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導致許多公司面臨嚴重的供應短缺問題。當美國回過頭來想要重新發展芯片制造業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就算美國拿出了520億美元補貼,就算美國成功邀請了台積電建廠,可還是無法改變敗局。只因美國逆全球化發展,不斷阻礙市場自由貿易,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打壓競爭對手上。
台積電赴美建廠已經板上釘釘,最快明年投產運營,至于台積電心心念念的美國補貼,依舊遙遙無期。
有外媒表示,台積電赴美建廠是一條不歸路,從決定到美國建廠的那一刻開始,台積電的結局已經注定。在美國面臨巨額成本的同時,還會被美國蠶食,分享台積電的超額利潤,獲得台積電的商業機密。未來,將充滿數不清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