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已經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老美近些年來開始利用自己的科技霸權,不斷地打壓我們國內的芯片企業,其中在針對特別的企業上,華為應該算是被打壓的最猛烈的,不僅斷供相關芯片,還禁止芯片代工廠為華為生產芯片,美國將霸權主義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最近,老美又將其他芯片制造設備進行斷供,例如刻蝕機等,限制在14納米,甚至還要聯合荷蘭和日本,將光刻機的斷供標準下探到DUV,很顯然,這就是要讓我們的芯片產業在高端化的發展上徹底葬送。
但是老美可能沒想到的是,在最先進的3納米芯片上,我們已經做到了雙料第一,中企分別領先全球,第一個設計出3納米芯片并交付給代工廠實現量產,并且第一個實現了對3納米芯片的測試。
可能很多朋友對芯片產業的整個環節還不是很熟悉,大致上來看,主要分為芯片設計、芯片前道制造、芯片后道制造和芯片測試這四個大步驟,而剛剛提到的雙料第一,則分別是在芯片設計和芯片測試。
因此外媒表示已經塵埃落定,老美企圖讓我們的國產芯片產業無法進入高端,終將會是失敗告終,因為在芯片高端化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績。
例如在芯片制造的前道,我們已經做到了5納米的技術,雖然由于光刻機的原因還無法規模量產,但起碼技術咱們有了,光刻機的突破已經不遠,ASML都已經直言:中國可以制造出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產品。
在芯片制造的后道環節,也就是封裝環節上,我們不僅發布了自己的原生小芯片技術標準,而且已經實現了4納米芯片的封測,并且國產化了先進封裝光刻機,在全球先進封裝排名前五中,我們就有兩家,前三有一家,以優勢地位領先老美。
因此我們看到,就連美國芯片巨頭AMD,都將芯片封裝的訂單交給了中企,而且還簽訂了長期訂單。
在芯片前道制造的相關設備上,比肩光刻機的刻蝕機,我們早就實現了5納米的量產,并且打入了台積電的供應鏈,很顯然,這意味著我們國產5納米刻蝕機已經具備了國際先進水平,可以替代美企產品,目前3納米刻蝕機也已經距離量產不遠。
此外,近日國產清洗設備大廠盛美半導體宣布,其產品已經得到來自歐洲芯片制造大廠的訂單。
當然,還是需要重點介紹一下小芯片技術,上文中已經提到我們已經發布了自己的標準,目前業界已經基本形成統一意見,小芯片技術將會是未來芯片產業發展的主流,因為其成本更低,但制造出的芯片在性能上卻依然強大,其中主要依賴先進封裝光刻機和先進封裝技術,而這正是我們現在所擅長的部分。
所以我們整體來看,在芯片發展的高端化之路上,雖然我們受到了一些阻礙,但是依然在保持快速的發展,這種勢頭已經塵埃落定形成基調,然而現在,我們打算繼續加快步伐。
就在近日,國資委已經正式宣布,將會加大對集成電路等科技領域的投入,其中第一條明確指出:要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不斷實現新突破。之前央媒已經報道,要堅持自主研發,放棄一切幻想;院士倪光南也指出,核心科技是買不來、求不來的。老美對我們越是封鎖,我們越是能夠實現自主研發。就像任正非所說的,如果山上的雪不融化流到山下,那麼山下就要自己打井了,那時候就不需要山上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