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斷中俄管道,蒙古「反相」顯露,只為給西方遞投名狀?
2023/03/15

不久前,來自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的古賓教授在俄媒的報道中寫道:「世界秩序的持續變革正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東北亞局勢。」

尤其是地理位置特殊的蒙古國,目前對于試圖改變中俄合作的西方國家來說,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眾所周知,蒙古國在數十年前其實屬于中國的一部分,後來外蒙古一心獨立,以至于成為了如今的蒙古國,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北方,夾在中國與俄羅斯地界中間。

隨著俄烏沖突之后,俄羅斯就開始尋求中國合作,其天然氣能源確實帶來了不小的價值,作為交換,我國需要盡可能互相合作,帶動俄羅斯目前瀕臨停滯的經濟發展。

當然,中俄本身此前就有著合作,那就是「西伯利亞力量1號」,早在2014年就開始建設了,同樣是屬于天然氣供應的項目。

而為了加深兩國的合作,俄羅斯提出了新的合作項目,通過協商后達成協議,再次建設一條管道加大天然氣的供應量,命名為「西伯利亞力量2號」。

由于蒙古國的位置特殊,要想順利建設成功就不得不通過該地區,為了順便帶動蒙古鄰國的經濟、工業發展,將「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在蒙古地區的地段交由蒙古來施工建設。

但隨著蒙古的「反相」顯露,俄羅斯開始逐漸感到不安,因為西方國家多次拉攏蒙古成為「同盟國」,雖說蒙古并沒有直言接受,但一直處于搖擺不定的位置。

早在2012年,蒙古國就先后成為了北約的合作伙伴國(不是加入北約),并加入了「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與西方國家的往來非常頻繁。

作為一個中俄「夾縫」中的內陸國家,能夠跟海外的歐美國家扯上關系明顯不簡單,同時也證明了蒙古國的「反相」。

美國戰略專家羅佐弗曾在媒體報道中說:「蒙古國是唯一一個完全被中國、俄羅斯包圍的國家,如果北約能夠從這兩個國家的中間"擠出一個軍事伙伴",那是相當有利的。」

而在2022年末尾,美國主動向蒙古發起了關懷的態度,對蒙古國的疫情狀況給予了象征友好關系的慰問,蒙古國也是給予了相當重視的回應。

在2023年1月份,歐盟也是再次向蒙古國無償捐贈1400萬歐元,早在2020年,歐盟也曾向蒙古國捐贈5080萬歐元,很明顯歐美國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拉攏蒙古。

相比于蒙古對歐美國家的態度,面對中俄鄰國一直以來都是屬于忽冷忽熱的狀態,給人一種不太「上心」的態度。

為此,俄羅斯古賓教授撰文質疑蒙古是否會是中俄的友好貿易伙伴,在文中的稱蒙古可能會對中俄天然氣管道動手腳,甚至借助地理優勢掐斷中俄管道。

為的就是向加入西方國家組織遞上「投名狀」,這樣子就會給自己帶來一個實力的靠山,對蒙古的發展帶來有效的推動效果。

按照目前蒙古國的所作所為,確實很難說會不會做出這種行為,畢竟是蒙古國在巴結西方國家,倘若實現了那將會對中俄合作帶來不小的阻礙。

值得一提的是倘若蒙古國依附在西方國家上,那麼其地位終將失去主動權,拿英國、荷蘭、法國等西方國家在老美「號令」下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來。

但白宮又是一個以「自私」出名的勢力,有什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往往都會交給自己的「小弟」或者同盟國,那麼蒙古的下場會怎麼樣就顯而易見了。

對于蒙古國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不要舍近求遠,真當要遇上了什麼困難的時候,先不說美國有可能不會幫忙,即便想幫忙,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只有與作為近鄰的中俄搞好關系,才能令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西方國家雖然強大,但絕對是靠不住的!

那麼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忙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大家!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