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芯巨頭一致行動,ASML措手不及,外媒:中芯國際好樣的
2023/04/23

美持續 修改芯片規則,通過芯片等對華為進行無端打壓, 華為沒有倒下,美芯片巨頭們卻先扛不住了。

2022年是華為轉危為安的一年,也是華為大突破的一年。

華為不僅打通了國內手機產業鏈,實現超13000顆元器件、4000塊電路板國產化,還實現了14nm以上EDA工具國產化。

關鍵是,華為等國內廠商紛紛加速芯片本土化,2022年減少進口芯片超970億顆,2023年更是大幅度減少,這讓美芯片巨頭坐不住了。

數據顯示,英特爾、英偉達、AMD、高通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凈利潤甚至下跌七成,由于出口芯片持續減少,美芯片巨頭一致行動了。

首先,美芯片巨頭們紛紛規避政策,繼續向華為等國內廠商出貨,其中,高通明確表示,,預計向華為出貨4G芯片等產品不受影響。

其次,美芯巨頭紛紛削減資本開支,其中,英特爾計劃削減超30億美元,高通削減10億美元,英偉達、AMD也有不同程度的削減。

最主要的是,相比2022年而言,台積電的資本開支削減最高達120億美元,三星、SK海力士也大幅度削減資本開支。

美芯巨頭們大幅度削減資本開支,這讓ASML措手不及。

要知道,ASML營收主要來自銷售光刻機等設備,而ASML的光刻機主要就是出貨給台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三者也是ASML的大股東。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均大幅度削減資本開支,這意味著建廠速度變緩,對光刻機的需求也隨之降低。

有消息稱,台積電將會砍掉40%的EUV光刻機訂單,而台積電作為EUV光刻機最大的買家,一下子要砍掉四成訂單,ASML自然是十分難受。

再加上,美不斷修改芯片規則,并通過三方協議限制ASML,導致2000i及后續型號的DUV光刻機無法自由出貨,更是雪上加霜。

對此,就有外媒表示中芯國際好樣的,抓住機遇,與美芯巨頭上演冰火兩重天。

美芯巨頭都在削減資本開支,但中芯國際卻在提升資本開支,2022年將資本開支從50億美元提升到66億美元,主要用于購買先進設備。

消息稱,中芯國際2023年的資本開支與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

情況出現兩極反轉,主要是因為中芯國際抓住了兩個機遇。

一個機遇是新能源汽車,其需要用到大量成熟工藝的芯片,各大廠商都在擴大先進工藝產能時,中芯國際先后四次擴大成熟工藝的芯片產能。

台積電魏哲家都表示,新能源汽車給成熟工藝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這個機遇比智慧型手機還大,中芯國際成功抓住了。

另一個機遇是美持續修改芯片規則,國內廠商都在加速芯片本土化,中芯國際積極擴大芯片產能,并快速提升芯片制造工藝。

就目前而言,中芯國際已量產的產品中,敢于同國際大廠相比較,這意味著其良品率達到世界領先;

另外,中芯國際已規模量產14nm工藝,而14nm以上工藝可以滿足七成以上芯片需求。

更何況,中芯國際還小規模試產了N+1工藝,完成7nm研發任務,年底或將量產8nm工藝。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