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公布重要數據,拜登也沒料到,中企「反擊」這麼狠
2023/03/10


向進口芯片砍單970億顆算是2022年最耀眼的「成績單」,這個情況就是來自我國半導體領域全面展開自給自足的戰略部署,同時這也使得一眾美企巨頭紛紛出現營收下滑和裁員。

但隨著中企在半導體領域的逐漸升級,如今又給出了更好的「成績單」,中國海關公布重要數據,拜登也沒料到,中企「反擊」這麼狠。

根據海關的數據顯示,2 023年1-2月份兩個月時間的進口芯片僅僅只有676億顆,同比2021年的數據,進口芯片數量上呈現出26.5%的下滑趨勢。

而在進口 芯片的投入上,僅達到了478億美元,同比下滑30.5%,相對于進口芯片的數量下滑,在進口芯片資本投入上呈現了更大的優勢。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投入資金下滑比起數量下滑更大?這個現象的原因其實就是美企早在2022年年末進行的營銷策略。

由于2022年迎來了國際芯片市場的「寒冬」,各大美企芯片巨頭營收紛紛下滑,為了及時止損,通過對出口芯片降價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戶。

而正是因為這個營銷策略,我國在2023年進口的芯片平均價格都呈現了一種降幅,基于我國芯片市場巨大,所以這30.5%的下滑幅度實際上讓不少美企都出現了巨大的營收下滑趨勢。

此前芯片進口的資金投入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支出項目,即便是原油都無法比肩,但隨著如今的趨勢出現,2023年或2024年很可能將會出現進口芯片支出降低至排在原油支出的后位。

而根據2023年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的銷售額數據來看,作為 知名巨頭的美光科技、SK海力士、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德州儀器、AMD以及台積電均出現了3%至51%的營收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如此大幅度營收下滑,各個知名半導體企業的CEO卻都表現 很樂觀,認為2023年的3月份將會出現芯片市場「觸底反彈」的情況。

甚至英特爾和英偉達的CEO均認為中國芯片需求將會在上半年逐漸恢復,因此下半年的營收可能將會出現增收的情況。

面對這個想法,只能說太天真了,拜登也沒料到,我國半導體領域的水平已經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不久前再次傳來新消息。

根據上海微電子、芯源微官宣的消息,目前28nm光刻機已經通過技術測試,并取得了技術認證,距離量產和投入商用已經只有一步之遙。

而研發難度僅次于光刻機的涂膠顯影設備也已經得到首個交付客戶的好評,結合兩大國產半導體設備消息,國內已經可以建立純國產的半導體生產線,實現28nm制程的自給自足。

要知道28nm制程能夠滿足市場上超過80%的需求,這意味著我國不僅不會追加各大芯片供應商的訂單,反而將會繼續減少芯片進口數量。

這無疑將會造成全球各大芯片巨頭的營收再次下滑,別說英偉達和英特爾沒有想到,就算是拜登也沒有料到中企「反擊」這麼狠!

但實際上早在拜登對中企實施限制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企業創始人和媒體給出了警告,只是站在半導體芯片領域主導地位的老美一意孤行,不愿接納外界的聲音。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向拜登團隊提出警告,稱: 美方對中企的制裁不僅無法阻止中國的發展,反而將會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損失美企的大量利益,是很愚蠢的行為。

《英國金融時報》則在不久前的報道中指出,美國推出芯片法案或許有利于美半導體企業的發展,但最終并不會產生獲利的贏家!

隨著我國半導體領域的自研技術逐漸完善,相信后續追上半導體領域「前列企業」只是時間問題,那麼對此大家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忙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大家!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