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200億元,歐盟正式就芯片做出決定,美媒:我們結束了
2023/04/23

美一直都在用芯片半導體技術限制全球企業出貨,收割全球市場,給眾多芯片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其中,不少企業是歐洲的。

例如,華為一直都采用ARM的芯片技術,芯片規則修改后,ARM也不能向華為等國內廠商出后,進一步加劇了ARM的虧損。

并導致華為等國內廠商加速轉向RISC-V架構技術,讓ARM多個一個強大的對手。

另外,美還限制ASML出貨,先是通過瓦森納協定限制EUV光刻機,隨后又修改規則,并通過三方協議限制DUV光刻機出貨,導致其損失了大量市場。

ASML總裁都明確表示,如果不是瓦森納協定,中國將會成為EUV光刻機最大的市場。

除此之外,美還限制部分歐洲芯片制造企業出貨,并通過補貼等形式,促使更多歐洲芯片企業在美建廠。

如今,歐盟正式就芯片做出決定,用超3200億元補貼芯片半導體行業,目的就是提升其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實現趕超美國和亞洲的水平。

據了解,歐盟早在去年就出台芯片法案,對芯片行業進行補貼,如今就補貼達成一致,用超3200億元補貼歐盟整個芯片產業鏈,包含芯片研發設計制造等。

關鍵是,歐盟一次性拿出超3200億元進行補貼,也是為了增加歐盟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中的市場份額,將在歐生產制造芯片從10%提升到20%,計劃到2030年實現這一目標。

同時,補貼也為了提升芯片制造能力,也是計劃2030年實現自主量產2nm芯片。

對此,就有美媒表示我們結束了,這樣的事實情況正在發生。

首先,各國都在加速芯片本土化。

芯片規則修改后,芯片本土化就成為各國發展的目標,尤其是中國。華為等廠商全面進入這一領域。

目前,中國廠商已經量產了14nm等先進工藝芯片,良品率達到世界領先,并完成了7nm研發任務,N+1小規模試產,有望年底量產8nm。

由于大量的芯片在國內制造,2022年中國廠商減少進口芯片超970億顆,今年前兩個月同比減少超26%。

即便是光刻機等技術方面,中國廠商已經實現28nm精度的光刻機的技術驗證,完成了14nm 以上EDA軟件國產化,這些突破都加速美芯退出中國市場。

其次,歐盟也開始行動了。

歐盟此次拿出超3200億元對芯片行業進行補貼,實際上就是想提升本土制造能力,降低對美芯和美技術的依賴。

畢竟,ASML、ARM、意法半導體等不能自由出貨,給歐盟等帶來的感觸太多了。只有降低對美技術的依賴,才能自由出貨。

因為拿到許可的企業多數都是美企,歐盟企業幾乎都沒有獲得出貨許可。

最后,台積電三星等廠商也改變主意了。

美拿出超500億美元進行補貼,三星、台積電等巨頭都在美建廠。

結果美補助條款要求太多,不僅要貢獻利潤,還要產能、價格等核心數據,這三星、台積電紛紛表示難以接受。

其中,台積電表示補助條款難以接受,暫停申請許可,三星等韓企也是類似的態度。

再加上,先進工藝芯片產能過剩,三星、台積電等在美建廠大機率延遲或減少規模。

所以在歐盟正式做出決定后,美媒表示我們結束了。對此,你們怎麼看。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