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倪光南院士再次對中企發出了呼吁和提醒,RISC-V將會成為中國CPU最受歡迎的架構。很顯然,要想打破美企的壟斷,加快RISC-V架構的布局,加碼科技研發,就是唯一的選擇。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RISC-V芯片的出貨量突破了100億枚,而中國獨霸半壁江山,也就是說,國產RISC-V芯片的出貨量超過了50億枚,其中,阿里的表現極其搶眼,成為了國產RISC-V芯片陣營的最大「黑馬」,徹底攤牌了。
很多人都覺得,阿里只是一家電商企業,但隨著阿里在芯片、人工智能以及云計算等領域的崛起,徹底揭下了阿里的「假面具」,繼電商之后,阿里身上又多出了科技的標簽,早已成為中國科技產業的中流砥柱。
早在十幾年前,王堅就向馬云提出「阿里必須要自研核心技術」的建議。說實話,在那個以「拿來主義」為主流的商業環境下,「燒」錢做科研,是一件相當愚蠢的事情。畢竟科研是一條不歸路,付出不一定有回報,數億、數十億、數千億的砸下去,很可能不會濺起任何水花。因此,在王堅提出要投資10億自研云計算技術時,就被外界稱之為「騙子」。
但作為互聯網的巨頭,阿里能夠在江湖稱霸多年,自然有其過人之處。阿里對于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預測,眼光是很準的。所以,阿里選擇了相信王堅,并且開始深耕科研領域,即使虧損了十來年,也絲毫沒有放棄,最終才有了阿里自研的飛天云操作系統、玄鐵芯片等等。
毫無疑問,阿里對于科技研發的堅持和投入,在中國科技產業都是領先的。再回到RISC-V芯片領域,阿里平頭哥累計推出的自研RISC-V芯片就有8款,且廣泛應用于AI、物聯網以及PC等領域。
近幾年,中企頻繁被美「卡脖」,就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會被科技霸凌。有了前車之鑒,又有了好的榜樣,中企需要徹底放棄幻想了,專注科研才是唯一的出路,阿里就是很好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阿里平頭哥、阿里達摩院也傳來了新消息,其注冊資金提升到了3億,增資幅度高達2900%。明顯地,阿里將持續在科技研發方面加碼。而這才是中企應該有的態度,繼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