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硅谷匯聚了全球頂級的科技巨頭,英偉達、英特爾、蘋果、谷歌等公司都在這里安家落戶。同時配以美國招攬海外人才的手段,讓硅谷成為了世界人才的搖籃。
可是美國這些年對待海外人才的態度越發惡劣,去年至今美國硅谷公司更是裁員了幾十萬人。種種變化之下,華人科學家開始回國,甚至美國院士竟也「投奔」中國,一場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有這麼一番感慨,表示華為花高價從國外購買技術產品,發現這些產品是華人研究的。對此,任正非呼吁能讓更多的科研人員回國,讓中國的雞回到中國下蛋。任正非的期望開始實現了。
2021年期間,就有超過1400名華人科學家,科研人員以及學者回到國內發展,他們放棄在美國的高薪工作,不再擔任重要職位,只為了回到祖國做貢獻。
他們有的人進入了國內科技公司,有的進入到科研機構,甚至有的人任職高校,成為全職教授專家。
比如國產GPU廠商壁仞科技在2022年2月份迎來一位大佬,名叫楊超源。他曾是英偉達的高管,負責領導團隊研發項目,在上海組建英偉達海外首個研發中心,擔任總經理一職。如今已是壁仞科技的副總裁兼董事長特別助理。
還有著名科學家顏寧也在2022年宣布離開美國,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回國創辦深圳醫學科學院。
越來越多的華人科學家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讓美國始料未及的是,這一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投奔」中國了,具體怎麼回事呢?
根據北京大學刊登的消息,受北京大學受生命科學學院邀請,陳雪梅于3月初回到母校訪問,并進行了學術報告。
陳雪梅的履歷可不簡單,198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199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生物領域獲得極大造詣。同時陳雪梅在2013年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歷史上只有三位女性華人當選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陳雪梅是其中之一。
如今陳雪梅又增加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而且是全職。
一兩位科學家出走美國也許說明不了什麼,但如果成百上千名科學家都走了,只能說明美國正在失去人才競爭的核心優勢。這一切,都是美國自己造成的。
有關注美國人才政策的人就知道,美國對中國留學生持不友好的態度,有一名中國留學生持合法簽證到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卻被拒絕入境。近年來,在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數量持續下滑,中國高校培養的人才已經不把美國當成向往的學術圣地了。
過去美國的確有良好的學術氛圍,世界排名前列的頂級高校很多都在美國,比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加州大學等等。
這些大學吸納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才,進行科研項目,學術交流。留學生到了美國以后,很容易被美國硅谷高科技公司給招攬,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硅谷公司有不少華人的原因。
他們在美國科技公司中擔任主管,項目研發負責人等重要職位,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美國始終維持良好的合作貿易,保持「科技無國界」的思想理念,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做出留學生活的選擇無可厚非。
可今時不同往日,別說美國對待海外人才的態度如何,就連美企自己也把握不住人才了,開啟大規模裁員行動。
裁員已經成為了美國硅谷公司的關鍵詞,亞馬遜、微軟、Meta裁員人數破萬,推特裁員70%以上的員工,2023年以來就有10萬名員工在美國失去了工作。這還是人們當初向往的科研圣地嗎?美企的高薪工作還有嗎?
答案顯而易見了。恐怕拜登也沒料到,變化來得太快了。不過幾年的時間,人才相繼從美國出走,就連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到北大任職。
而中國始終保持開放合作態度,對人才會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不論是科研工作還是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相信都能得到滿足。
任正非的期望正在實現,中國的雞開始回到中國下蛋。有了人才資源的支持,集成電路,工業母機,航空發動機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都變得有跡可循。